太極拳的學(xué)習(xí)中,勁法的運用時非常重要的,如果可以巧妙的運用好“化”勁與“發(fā)”勁,那么這勢必對我們的太極拳各項技法學(xué)習(xí)有巨大的幫助。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談?wù)勅绾螌W(xué)好這兩種勁法。
關(guān)于這兩種勁法的了解,我們需要明白太極拳的拳理特點,掌握要領(lǐng),才能更好的學(xué)習(xí)。
太極拳的“化”勁與“發(fā)”勁,都立于“松”而能“任”的基礎(chǔ)之上,在剎那間使接觸點相對穩(wěn)定,保持動態(tài)平衡,使對方作用于我的力點,變成我作用于對方的杠桿的支點,這樣,才能有神奇的發(fā)揮。
說太極推手把力學(xué)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實,首先是把杠桿原理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對杠桿原理的運用,有各種理解與各種方法。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奧妙不同。我理解到的一種方法,就是“梢勁”。對“梢勁”,太極拳理中本有多種表述,如“發(fā)于腰腿形于指”,“指”即是稍。過去對這句話的理解,多注意到“發(fā)于腿腰”,認為是講的“腰腿勁”,對“形于指”注意不夠。
腰腿功在太極拳固然重要,但還需要注重形于指。
其實,腰腿勁是各家拳所共有的,而“形于指”,照我的理解,則是太極拳所獨有的。
“形于指”,另一種表述外“力達四梢”。四梢指兩手足之指,分開來說,有二十個點。在實戰(zhàn)中,我只想到了兩只手的十只指頭,覺得已經(jīng)足夠了。
但我覺得還要加上兩個梢,一是頂梢,即百會,即“虛領(lǐng)頂勁”;一是末梢,即尾閭,即“提肛沉氣”。妙用這十二個梢,就可以發(fā)揮出許多讓人看不懂的奇妙作用來。
太極拳是非常奇妙的一種拳法,想要將其練好,是需要運用好身體每一部位的功能。
所謂“形”,所謂“達”,所謂“領(lǐng)”,所謂“沉”,其實只要意識想到就可以了。所以拳書中又說,“以意領(lǐng)指,以指領(lǐng)氣”,“意到氣到,氣到勁到”。
說穿了好像并不難,彈鋼琴的人,其實只是想一想,哪個指頭按下去,按多重,按多久,這手指就隨心意完成了任務(wù),而其他的手指都保持紋絲不動。
只要按彈鋼琴的要求去“形于指”地推手,推手就能推得相當(dāng)好了。問題是許多練習(xí)推手者,包括實際上已能做到這一點的老師,沒有從這一角度去理解太極推手的妙用。
“形于指”的意思,就是在作“化”或“發(fā)”的時候,接觸點要不頂不丟,不加力,也不減力,保持動態(tài)平衡,使之成為杠桿的支點,而把力用到一個梢頭上去(一般選擇不接觸的,離支點較遠的,容易使對方的來力被平滑銜接或偏轉(zhuǎn)方向的),這樣,由杠桿的作用,能成倍使對方的力為我所用。
而如果此力被引導(dǎo)指向?qū)Ψ街匦狞c,那么,等于對方重心在剎那間受到極大的力的打擊而毫無防備,故也毫無招架還手之可能。
在論發(fā)勁一文中,我說的將對方拔根后發(fā)出,具體操作起來,我是自己先虛領(lǐng)頂勁一下,意思中,自己的力向上無限拔伸,而對方的根也隨著我的拔伸而離地,然后,設(shè)想從我百會拔出的力以拋物線投射到彼身上數(shù)遠米處,而我兩手同時配合向此點推出。
這樣,此身體就在合力的作用下,被拔起拋出。這一切,在一秒鐘以內(nèi),以無極加速的形式完成。
而在化勁時,我只要虛領(lǐng)頂勁一下以后,將對方的勁自然引上,然后設(shè)想此勁以拋物線投到其身后,那么,實際產(chǎn)生的效果,往往是對方按在我身上或臂上的手,在其不知不覺中被我拿住,處于一種難受的姿勢。
但對方因為不知道這一切是如何造成,因此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解脫。
或者,我只要將一只手指尖往下一指,我稱之為“接地”,就像電器有了一條接地的零線,那么,任何瞬間高壓,轉(zhuǎn)瞬為零。悟到這一點后,可以說是屢戰(zhàn)不爽。
“形于指”只是一種比喻性說法。譬如說,我雙手十指與掌全部按在對方身體上,與對方接觸,怎么“形于指”呢?其實,只要設(shè)想我的力點在我的指端延伸出的力作用線的某一點上,一樣可以做到“形于指”,起到杠桿作用。
“發(fā)”勁的“形于指”就好像機動部隊越過馬其頓防線。與“化”勁的“形于指”接地一樣,這個“指”,可以是個虛點,而這個虛點,就作用而言,其實比實點還要實。
譬如說,你用一手按住對方的反側(cè)肩頭,如用左手按住對方右肩,你用右手指往對方左后方用力一指,對方就會順著你右手所指方向被推出。完成這一動作的關(guān)鍵,在你按住對方右肩的左手不能同時加力,當(dāng)然更不能先瞬間加力。
這在太極推手用法中謂一封一打,用太極拳式來說,似是“摟膝拗步”。“摟膝拗步”,一般理解,下面摟膝之手為虛、為輔,上面推出的手為實、為主。我老師他教我上手為封、為輔,下手為打、為主。
實手封,虛手打,當(dāng)時覺得不可理解,但試下來卻真是十分管用。這可能是沈老師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乃至悟到杠桿原理后,方知此招之妙。支點在實手,力點在虛手,這是對方怎么也想不到的,所以也無從躲避、化解,這才叫“拳打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