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太極拳功夫宜會練又會養(yǎng),倘若沒有“固本培元”哪來太極功夫的“后援”?“收勢”又有如太極拳樂曲的后一個音符,要讓整首曲子和諧圓滿,就要收好后一下。
無為自然,是太極修煉的基本原則。太極拳道本無生有,故乃有必歸于無,方不失天道之和,合于自然而成其大道。
楊式太極拳85式剛?cè)岬母形?/strong>
楊式太極拳85式的大特征就是體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內(nèi)鼓,有掤勁拳術(shù)之稱。
在楊公澄甫遺著《太極拳練習(xí)談》中也講到“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shù)也”。
這里的所謂“剛”和“針”,指的都是太極拳的內(nèi)勁。當(dāng)前有許多人練拳只見軟不見剛,把柔理解成軟,把柔與軟混為一談。
太極拳之“剛”,就是以腰為軸,利用太極拳的纏絲勁,牽動丹田充溢的內(nèi)氣,在瞬間發(fā)出的爆發(fā)力,亦稱彈簧勁。
這種勁是通過長時間周身放松、拉長,用柔緩的動作在去僵求柔中練出的先天自然之氣(常說的丹田之氣)所產(chǎn)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
太極拳之“柔”,《拳論》上講,“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cè)岬弥?,方見陰?rdquo;。掌握柔并不是松軟,而是去一份拙力、蠻力,得一份柔勁后的纏絲勁。
此為太極拳的精髓,非千錘百煉、天長日久,不易輕得。由此可以看出練好太極拳柔剛途徑就是學(xué)會放松。
“放松”的體認(rèn)有以下幾點:
“放松”是練好楊式太極拳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手段,但不是目的。
“放松”有兩個方面的含意:
一是意念的放松,即排除一切雜念和緊張狀態(tài),集中精力練拳;
二是肢體也要放松,即排除體內(nèi)僵力。
“放松”是有意識地使全身關(guān)節(jié)、肌肉、整個骨豁松開、放展,使韌帶拉長,忌僵硬。
通過松開、放展,使全身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連接成一個整體,這一點一定要下工夫揣摩。
“放松”是使肢體放展、引長之后的一種沉重的感覺,是勁的內(nèi)在感覺,不是局部,而是全身。
“放松”猶如高溫熔解生鐵,亦如高溫熔解拙力(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