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可用于胃癌及子宮頸癌。
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和驅蛔蟲的效果,適用于高血壓、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蛔蟲病等。
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飲之可以利尿。薏米的常用量為20-30克,病重者可加大劑量至60克。
薏米可以祛濕嗎
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藥材的性味,中醫(yī)里的祛濕藥,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
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干。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干。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藥,沉降則能滲利。
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正如《本草正》里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
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重要的是,濕邪表現(xiàn)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炒薏米泡水或者煮湯喝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中藥的泡制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
鍋熱后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后放涼,略有香氣。
簡單說下這個香氣。根據(jù)中藥炒制程度的不同,一般分為把藥炒黃、炒焦和炒炭。而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
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fā)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薏米食療方
薏米什錦湯
薏米、淮山、蓮子、大棗各40克,百合、沙參、茨實、玉竹各20克,共煮湯,加糖,連湯帶渣服食,是熱天及體虛火旺不受溫補之人的清涼補品。
有健脾止瀉,滋陰潤肺,除煩安神作用,適用于肺虛咳嗽,慢性腹瀉,體虛多汗,夜間口干失眠,夢多,婦女白帶淋漓等癥。
薏苡仁醪
薏米100克,煮成稠米粥。另用糯米500克煮成干米飯,與苡米粥混合,待冷,加酒曲適量拌勻(與制作糯米酒方法相同),發(fā)酵成為酒釀,每日隨量佐飧食用。
有健脾胃,去風濕,強筋骨之作用,可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