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式訓練
實質上是發(fā)勁鍛煉。如果練拳著眼于護身、交手,就必須進行單式訓練。單式訓練,主要是從拳架中拆出一些你認為實用、善于施用的招式,單獨反復練習。這樣很苦、很累,但提高功力很快。
第三,練推手
雙方切磋聽勁、喂勁、化勁、發(fā)勁諸手法,切磋各種太極勁力彼此相生相克的關系,從而鍛煉“知彼”的功夫,提高觸覺靈敏度,努力擴大自身引化來力的容量(化解來力的空間),盡可能將來力引向“強弩之末”的境地,所謂“矢不能穿魯縞”。所以常講,學推手“要從吃虧入手”。著重提高化解來力的功夫,做到能容、能吞,來多少要多少。在這個基礎上,再練習發(fā)放。陳照奎老師傳的十種推手練習法,都是很有效的訓練方法。
第四,器械訓練
主要鍛煉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強自身功力,它是拳架的補充。器械不一定貪多,但至少要掌握自己喜愛的一兩種。
器械是為了學習者的興致,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器械練習,這樣更助于長期堅持。
第五,各種輔助功力訓練
包括百把樁、太極尺、太極大桿、太極球、太極輪、纏絲杠以及沙袋、舉重等方面的多種訓練方式。自己可以選練。但在鍛煉意念力、丹田力、內外呼吸結合等方面,百把氣功樁還是很有效的。在調動腰勁方面,抖太極大桿,有獨特的效果。太極尺則在活腰、活腕、松胯、鍛煉下盤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
第六,內功修煉
以上講的幾點側重于外功修練。當然,拳架子的鍛煉,既有外功又有內功。內外可分又不可分。內功修煉主要是意氣力的結合,其內涵側重于意念力、呼吸力和丹田力三個方面的修煉(即所謂元神、元精、元氣“三元合一”的修煉功夫)。
首先是意念,每個式子、每個動作都要加上意念,全神貫注。每個動作運行之中都想好像前面有各種阻力,或叫做有敵情觀念。如意念力達對方腳跟,然后往前上發(fā),把對方腳跟掀起來、推出去,即所謂“下塌外碾”。意念是這樣,效果是不是這樣,在于各人的修煉功夫深淺如何。
在打太極拳過程中注意全面發(fā)揮人體的呼吸功能,在進行肺呼吸的同時,還要重視毛竅呼吸和丹田呼吸,以便有利于調節(jié)和發(fā)揮人體潛在的多種功能。內呼吸功能與外呼吸功能與外呼吸功能之間互相配合的諧調關系,大致是這樣的:呼時,丹田、命門膨脹有鼓蕩之感,橫膈上升,胸肺收縮;吸時,丹田、命門放松,會陰穴上提,橫膈下沉,胸肺膨脹。
丹田力實質是腰力,丹田位于肚臍下小腹部位,它的旋轉滾動,它的左右、上下、前后滾動,帶動四肢,帶動整體運動(起動點在海底穴)。
意念力、丹田力、呼吸力三個方面的修煉,是太極拳內功鍛煉的三個重要部分、關鍵部位,貫穿于上述各種外功、內功功力鍛煉之中,萬萬不可輕視。
一、要做到動作規(guī)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準,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guī)范,才有利于“意動身隨”;有利于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xiàn)出端正、疏松、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于“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xiàn)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fā)于外,且能由外斂于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
要做到動作規(guī)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松,同時精神也應放松,“神疏”方能“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