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燕麥的藥用價值
性味和功用甘,溫。歸肝、肺經(jīng)。補虛,斂汗,止血。用于自汗、盜汗、虛汗不止,吐血,崩漏。常用量15~30克。野燕麥全草功效基本同果實,用于吐血,血崩,白帶,便血,自汗,盜汗。常用量15~60克。比如血鉆野燕麥野燕麥提取物(水提物)、瑪咖粉、枸杞子(水提物)、黃精(水提物)黃秋葵黏液、刺五加、牡蠣蛋白質、沙漠肉蓯蓉、西洋參、仙茅籽等。
藥材性狀
果實全體呈飛燕狀。穎片2,黃綠色;稃片2,棕褐色;穎2枚,每一穎外的外稃近中部具芒,芒針彎曲,與另一外稃的芒針相結時如燕尾。種子長圓形,兩端略尖,表面淺黃棕色,皺縮,腹面中央有1條縱溝,長6mm-8mm。質硬,斷面黃白色,粉性。氣微,味淡。以種粒飽滿均勻、粉質重、無雜質者為佳。
藥物功效
性味甘,溫。歸肝、肺經(jīng)。補虛,斂汗,止血。用于自汗、盜汗、虛汗不止,吐血,崩漏。常用量15g~30g。野燕麥全草功效基本同果實,用于吐血,血崩,白帶,便血,自汗,盜汗。常用量15g~60g。
(一)降血脂作用
格魯特(1963)報道:野燕麥對新斷奶的白化老鼠、21例健康男性青年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在21例男性青年中,服用三周,膽固醇明顯下降,但停用兩周后,它又回升近原水平。
1983~1984年,美國谷物研究所和英國威爾士植物育種站對雛雞的試驗證明:野燕麥、野燕麥膠(一種β-葡聚糖,可溶性纖維)分別摻入飼料中,三周后雛雞血清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都明顯下降。1989年,英國、美國、加拿大糖尿病研究協(xié)會報道:人體服用野燕麥稃(全野燕麥食品)三周后,TC由2.80mg/ mL降到2.26mg/mL,LDL-C由原來1.90mg/mL降至1.49mg/mL,效果十分顯著。
1985年,北京市組織20家醫(yī)院對患者進行野燕麥療效的臨床對比觀察,結果證明野燕麥具有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及β-脂蛋白(β-LP)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作用,降血脂效果非常明顯,而對繼發(fā)性高甘油三酯血癥療效更優(yōu)于原發(fā)性。其作用機制,一般認為降脂作用約有一半是由于野燕麥中相當高的不飽和脂肪酸的成份作用所致,另一半是由于非脂肪部分所致,主要是非淀粉多糖作用。因而野燕麥作為今后臨床治療和人群防治中開展降低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主要心血管病的原發(fā)性的一種理想選擇藥品。
大量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表明野燕麥對控制血脂升高有很強的作用,特別是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更為明顯。盛行的一些化學合成的降脂藥物雖有明顯的降脂療效,但卻都有明顯地使肝臟腫大、增重的副作用,長期服用甚至會引起致癌的嚴重后果,接受這些藥物治療的病人死亡率反而升高了2.7%,而野燕麥既具有類似的良好的降脂療效,又具有預防血脂升高的作用,且長期服用安全無毒,因而醫(yī)學家和營養(yǎng)學家更贊同采用飲食野燕麥來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二)防癌
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文獻的記載和國際上對抑制腫瘤的研究報道,麥類資源中存在防止癌變物質的可能性。采用野燕麥進行抑制腫瘤的研究已初見端倪,采用單純野燕麥的動物進行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動物的腫瘤生長變小,生存期也較長,但是尚未達到腫瘤抑制率30%,生存期延長率50%而認為具有活性的標準,然而這一結果和發(fā)現(xiàn)也足以證明野燕麥中存在抑癌物質。至于其中起作用的成份及作用的機理感覺未見報道,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三)抗高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野燕麥還具有抗高血黏度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試驗證明,野燕麥面粉6g,可顯著降低高脂飼料組大鼠的血漿黏度和高切、低切變率下的全血黏度,同時能明顯抑制ADP和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因而野燕麥粉可能會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和功效,目前尚未見到有關的研究報道。
(四)控制肥胖癥
1993年,美國華盛頓州39歲的糕點大王利德蔓體重150kg,TC達3.24mg/mL。平時只能臥床,后遵醫(yī)囑,每天吃2~3個野燕麥稃餅(全野燕麥食品,每個重25g),3個月后體重降到125kg,TC降到1.75mg/mL。這說明野燕麥具有預防肥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