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我國傳統(tǒng)歷史遺留下來的一種瑰寶,是非常具有傳承意義的一種養(yǎng)生運動,很多人都通過氣功,來應用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比較顯著的就是在醫(yī)療領域上和養(yǎng)生,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很多人其實都對氣功并不是非常的了解。
氣功里面是有很多流派的,各種各樣的比如傳統(tǒng)氣功,道家氣功,硬氣功等等,分為很多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的顯著特點與不同之處,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就是關于道家氣功的一方面,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現(xiàn)在就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道教修性煉命之術,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著重延年益壽,后追求長生久視。筆者三年前曾在嶗山得匡常修道長傳授吐納氣功,屬道教內(nèi)功筑基功法。因觀社會上各派氣功五花八門,雜而多端,頗令欲學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蛞姰愃歼w,或誤入旁門,或不知火候,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養(yǎng)生而反戕生。蓋道教氣功,遵循“道法自然”,行之得法,不可能出現(xiàn)任何偏差,且與他家氣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獻諸同道。
一、功理篇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氣,以幫助培蓄人體內(nèi)部之氣,達到長壽之目的。
道教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氣以生。葛洪《抱樸子》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shù)百歲。”吐納術就是一種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則可終生受益。
道教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nèi),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空中太和之氣。那時并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于口鼻,下斷于尾閭,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中脘即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氣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內(nèi)所蓄之先天祖氣,謂之先天元氣,“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
蓋人身稟天地之數(shù)有限,要知保氣即保生也。故不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道教修煉就是要返本還原,回到嬰兒先天狀態(tài)。吐納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氣足則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層修煉。丹經(jīng)謂“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二、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田野皆可,室內(nèi)可以打開窗戶,時間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工作—般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一)身法
練功時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式不限,行立坐臥均可。行,可緩步徐行,神態(tài)自若,安然行氣;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曲,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坐,好盤坐,雙手相疊放于臍下,或掐訣好,亦可坐于凳上,手撫兩膝,臥,可平躺,手心向上置于體側,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或雙手相疊置于臍下,或者側身臥佳,—手置于頭側或枕肱,另一手放臍下。以上四種姿式,求其自然安適,以易入靜。
練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nèi)視,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氣是也。所以微閉者,太睜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迷入睡,皆于養(yǎng)氣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撓,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莊子云,“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后人稱為“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于內(nèi),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一養(yǎng)氣。練功時要求舌頂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腭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氣。故練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二)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欲念不除,無法馭氣
《太上老君清靜經(jīng)》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 日久心底自然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如此方可言行氣之法?!肚嗳A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于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歸于心。”即言內(nèi)觀返照,亦可止念。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三)息法
(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nèi)濁氣,再自鼻中吸氣,用意;咽入下丹田(約臍下二指許),以補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微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齒,舌頂上腭,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