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尤其適合中老年體弱多病者。練習太極拳有很多的益處,當然剛學習太極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膝關節(jié)疼痛的問題,那么該如何保護膝關節(jié)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初學太極拳如何保護膝關節(jié)
1.莫弓過
就是指在練習的過程中,膝蓋彎曲的程度不要太大,膝關節(jié)主要就是用來做屈伸運動的,如果太過彎曲就會造成傷害的。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時,過度運作一般是一腿承擔體重一腿運動,若膝關節(jié)屈曲太過,形成死角,加之強壓,長期如此必城病變。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松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2.莫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3.莫滯勁
我們看到太極拳有很多動作都是單腿支撐的,這時膝關節(jié)承受的重力就很大,如果停留的時間長必然會造成膝蓋所受的壓力過大。
4.莫叉勁
凡向前走勁時,勁向必須與腳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現夾角。勁力分叉,不但形成勁力的自耗,而且傷神。
5.不激烈
在運動之前一定要有熱身運動,但是熱身運動不要太過激烈,硬抻、猛壓這些都會造成膝關節(jié)的受傷的。
初練拳時多由于大小腿運動機能差,勁力充足,膝關節(jié)就首當其沖隨受各種打擊,待練習時日一長,腿上的肌肉的收縮張持能力增強,自然就能起到替代和保護膝關節(jié)的能力,這時的膝關節(jié)就不那么“驕氣”了。所以長期練拳的人很少有膝疾發(fā)生。
一、正骨骼。太極拳要求姿勢中正,不偏不倚,“一動無有不動”,全身骨骼處于柔和活動中,既糾正了不良姿勢,又鍛煉了頸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加上戶外空氣新鮮及陽光中紫外線適量照射,人體鈣質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變形折裂等病癥。
二、宣肺。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組織得以鍛煉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健腸胃。太極拳邁步如貓行,動作如抽絲。不用拙力而輕柔緩慢,不會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難熬。而且長期有節(jié)律的腹式呼吸使橫膈肌活動擴大,腸胃器官蠕動加快,促使食欲增進、消化機能加強。對便秘、痔瘡等疾病也有療效。
四、促循環(huán)。由于太極拳重視呼吸配合,在吐故納新加強氣體交換的肺部活動的同時,必然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再加上飲食合理,少食鹽,減少精神壓力,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就會少患及改善。據北京運動醫(yī)學研究所的調查,常打太極拳者平均血壓134.1/80.5毫米汞柱,對照組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動脈硬化指標太極拳組為39.5%,一般老人為46.4%。
五、利腦養(yǎng)性。以目前流行的八十八式楊式太極拳為例,鍛煉者完成88個動作的過程,就是大腦記憶鍛煉動作的過程。且練拳者全神貫注、從容不迫、以柔克剛,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體驗。太極拳鍛煉對失眠、憂郁、煩躁等也有一定療效。
但太極拳不能代替正規(guī)醫(yī)療。練拳者也要量力而行:日練三套是對健者而言,中老年體弱者每天認真而心無旁騖地打好一套太極拳已足夠。重要的是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