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的圓弧和圓圈的圓弧是等同重疊的,圓的直徑大約和兩臂前伸、背部后靠的距離相同。打拳時手臂前伸要盡量碰到前壁,把圓壁向前推,同時,其背后靠,不但要有靠到了的感覺,還要有靠后撐開的意思。
上肢擺臂劃弧時,要有貼著圓壁、摸著圓壁的感覺,同時,其背還不能離開圓壁。這樣的意念非常有效,能幫助我們很好地體現(xiàn)陰含陽掤的意識。
3、立體的球圓
如果說前面所說的立柱圓上面是打開的、沒有圓頂?shù)?,那么這個立體球圓就是封閉的有圓壁的。是一個透明的立體球。如果說前面的兩個圓在動作運行是想象的多,用的多,那么這個立體球在相對靜止的時候,造型的時候用的比較多。
其作用是讓你有八面支撐皆有無碰的感覺。向上頭要頂起,向后,背要后撐,胯開,兩膝有物,含胸,兩臂外撐。立體圓還要能同步含展,也是活圓的概念。
圓心在腹部丹田處,外放意念有丹田向四周等距離發(fā)放,不論有形無形;形多長、多遠,意亦多長多遠;意念內(nèi)收時,同樣道理、形意同收,回歸丹田。意念外放時,其意可遠,遠至天邊、意念仍粘其圓;其意回收其圓亦返,可回攏聚點。
此三圓的想象理論,實為習練太極拳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內(nèi)容,其意義遠比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內(nèi)容深遠的多,希望大家能在實踐之中不斷加以領悟檢驗。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有關“三道圈”的問題。從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肢體的運行是會形成圓弧形軌跡的。例如:從按勢到單鞭,兩手的運動軌跡就是圓弧狀的。不僅在縱向有明顯的圓弧形成,即使橫向也有微微的、不明顯的圓弧產(chǎn)生。
再仔細看,不僅是兩手,連兩肘、肩部的運動軌跡也是呈圓弧形狀的,腰胯、兩膝蓋也有圓弧狀的弧線形成,只不過相比兩手形成的圓弧而言要小和隱蔽的多。
我們再來仔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圓弧的半徑是有變化的,在肢體關節(jié)處的圓弧都是曲率螺旋狀的,即都是漸伸漸長的。哪怕是命門腰胯處不易察覺的大關節(jié)處,同樣也是在運動中漸拉漸開的。
其實,太極拳運動中的肢體運動軌跡呈不等圓弧形狀,是由太極拳運動本身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只不過這個變化很小,不易被察覺而已。但作為習練者本身來說是,這些細小的變化也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切不能將不等圓打成半徑不變的等圓。
太極拳運動要求在內(nèi)意氣息的導引下產(chǎn)生外部運動,形成我們所能見到的運動軌跡。也就是說,太極拳的肢體運動應該是帶氣的。
那么,我們能不能在打拳時把意念放在肢體的運動點上呢?能不能進一步去感受這些點上的氣感呢?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有關三道圈問題的關鍵所在。
三道圈指的是肩、腰胯和膝在運動中形成的弧形氣圈,是軀干上下的不同部位在運動中形成的三道帶氣的弧形圈。這些氣圈能把人整個罩起來,在人體四周形成強大的氣場。
這聽起來有點玄,其實不難理解,我們只要能對肢體在運動中能形成曲率圓弧,這個圓弧應在意念氣息的導引下形成,我們可以感知到圓弧形成過程中的氣感,我們應該更多地用意念來感知氣場,直至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氣場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烈。
太極拳的膝、胯、肩圈是在行拳過程中自然合理形成的。不必牽強,也無須刻意去強求。只要你按照正確的要領練習,循序漸進,心中、眼中自會有圈,功夫也自然會慢慢上身。
結語:綜上所述,相信您對太極拳的圓弧理念已有了解,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穩(wěn)定性。太極拳將人體比作小宇宙,將自然界比作大宇宙,太極拳將兩者相結合,闡述了一種新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