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和大家介紹過陳式太極拳的“胸腰運化”,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講一講“胸腰折疊”,以此來增加大家對陳式太極拳的理論認識,通過學習相信大家可以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所以還請一起來看吧!
“胸腰折疊”是陳式太極拳的重要要領,在實際練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其要旨,在于強調(diào)以丹田為樞紐的軀干部位的松柔、靈活而有力的運化功能。
古拳論云:打拳“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而胸腰運化的特征,即表現(xiàn)在胸腰折疊。
可見,胸腰折疊運用之廣泛。
折疊一詞系借用其一往一復、一開一合的含義。胸腰折疊的實質(zhì)就是指胸腰的開合、屈伸、鸚放、旋轉(zhuǎn)。
《太極拳表解》云:“疊,有轉(zhuǎn)換。”折疊者,無非是借用折扇、疊被、折疊衣物之比喻,而表述胸腰運動中的一開一合、一屈一伸、一左一右、一收一放、順逆螺旋之變化。
故拳論有云:“往復須有折疊。”反映在技擊上,這種折疊勁則用于“聲東擊西,就左先右,造勢借力”的戰(zhàn)術(shù)之中。陳照奎老師把這種折疊勁稱之謂“蛹動勁。”他常以蠶蛹,蛇、毛毛蟲之類的蟲蛇軀體節(jié)節(jié)貫串進退之狀,來形容太極拳運動中人體胸腰運化之貌,而謂之曰“猶尤似蛇”。
在太極拳技擊中,也需要將此運用好,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陳照奎老師還常說:胸腰者,人體之“大本營”也。他又比喻:胸腰部位,如同棋盤上的老將、老帥,不能輕易隨便移動。根據(jù)陳式太極拳宗師陳長興公(號稱“牌位)真?zhèn)魅艿囊?guī)矩,胸腰這一軀干部位,必須保持端正,不允許左歪右斜,前俯后仰、搖頭晃肩、來回搖晃,同時,另一方面又要求它松柔、靈活,屈伸自由,旋轉(zhuǎn)自如,有開有合,能吞能吐。
一句話,既要中正,又要靈活。回憶我剛跟先師學拳之時,常常受到的批評是:雖然上身比較端正,胸腰卻鐵板一塊;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常批評他的一位侄子是“水蛇腰”、“扭屁股吊腰”,胸腰活得過火了。由此可見,如何無過而又無不及地把握太極拳的胸腰運化問題確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胸腰運化的生理機制
要弄明白胸腰運化的規(guī)律,首先要弄清人體胸腰部位的結(jié)構(gòu)及其生理機制。
人體的胸部和腰部,是由起支柱作用的脊柱貫串其間的。脊柱構(gòu)成人體的中軸,成年人脊柱共26節(jié),勁椎7節(jié)、胸椎12節(jié)、腰椎5節(jié)、一個骶骨和一個尾骨,借助椎間盤、韌帶連結(jié)而成。
脊柱上端托著頭顱,其胸段、腰段和骶尾段,分別構(gòu)成胸腔、腹腔和盆腔臂的一部分。脊柱中央的椎管,內(nèi)藏脊髓;脊柱兩側(cè)為脊神經(jīng)和血管的通道。象鏈條似的脊柱,對人體軀干部位屈伸彎立,起連接和推動作用。按中醫(yī)講,它又是督脈上下相通之路。
從正面看,脊柱腰椎骶椎部分寬闊,因為脊柱下部負重較大。從側(cè)面看,可見脊柱有頸、胸、腰、骶四個生理變曲線。其中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脊柱的運動,來看,為了保證脊柱對上體的支持作用,胸柱運動幅度小,頸部、腰部運動幅度較大。
但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是:要求頭部百會穴虛領頂勁,頭部不許低頭仰額,不許任意轉(zhuǎn)動(眼神、眼的馀光可以左顧右盼,但頭部不能來回轉(zhuǎn)動,它只能隨著胸部轉(zhuǎn)動)。
故頸椎運動幅度不大。胸椎也只有微度的屈伸和旋轉(zhuǎn),胸腔和脊背之間的開合幅度也較小。由此可見,所謂胸腰折疊、胸腰運化,其核心還是在于腰部靈活多變的運化功能。
仍然是拳論中所云:“主宰于腰。”而腰部的運動,又必須是以腰椎為骨干、丹田(小腹)為動力,與骨盆協(xié)同作業(yè)。而骨盆的前后左右轉(zhuǎn)動,又有賴于髖臼與股骨頭之間的松活(即所謂“松胯”)。
同時,還有賴于腰肌、腹肌、背肌的配合。當然,胸部、背部的開合,也不可忽視。因為它是腰勁貫串到上肢去的關(guān)鍵。
它的微量運動,卻可以影響上肢的大幅度運動。正因如此,拳家才把“胸腰運化”合二為一的提了出來,謂之曰“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這種提法是非常地道而科學的。
總之,所謂胸腰運化、胸腰折疊的方式,是以脊柱為支柱(鏈條式的)、以腰椎和丹田為樞,來保證胸背開合,上下屈伸、前后鸚放、左右旋轉(zhuǎn)等等整個軀體運化的高度靈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