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并誘發(fā)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zhì)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鲇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fā)物。
中藥什么溫度喝好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
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fā)散風寒的中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對于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因此,對于這類顆粒狀中成藥,應當用60℃~70℃的水沖開,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可以的,不過吃兩種藥需要相隔兩三個小時。中藥中含有豐富的鞣質(zhì),會與某些官能團發(fā)生反應,西藥里面的一些化學成分很容易被中藥中的鞣質(zhì)破壞,兩藥如果同服,會降低療效甚至產(chǎn)生毒副作用,所以好還是相隔兩三個小時再吃吧。
遵循醫(yī)生用藥
對大多數(shù)藥物,如果醫(yī)師無特別囑咐,一般在飯后兩小時左右服用,通常需一天口服二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醫(yī)師也會指示患者每隔四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減輕病情。
中西藥相沖同服應相隔半個小時
但對于中藥與西藥同時服用情況,從臨床經(jīng)驗看,應相隔半小時服用。因為大部分西藥開始被身體吸收約需半小時左右,經(jīng)新陳代謝后對中藥的影響很小。相反有些中藥,如醫(yī)治傷風、感冒的藥材,其藥性發(fā)揮會較快,同樣約半小時后可吃其他藥。如果是具有滋補作用的中藥處方,相距時間應再適當延長一些。
中西藥相沖的情況,對于長期病患來說威脅會更大一些,因為像哮喘、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或長期需藥物抑制病情的患者,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藥外,多會選擇中醫(yī)藥治療、調(diào)理。兩藥相撞后,有可能相互抵消了功效,或令藥性過猛,產(chǎn)生不良副作用。
結(jié)語:上面介紹了中藥應該怎么熬,大家現(xiàn)在應該知道了怎么樣熬制中藥是正確的。中藥是現(xiàn)在治療疾病比較常用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比較小,并且治療的很徹底,很多人會選擇它來治療疾病,不過中藥的禁忌我們應該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