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在煎中藥時,為了操作方便,常不蓋鍋蓋。為此,中醫(yī)師提醒患者,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
經研究,絕大多數(shù)植物類中藥,如木蘭科、蕓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揮發(fā)油。揮發(fā)油在醫(yī)學上具有驅風、抗菌、消炎、鎮(zhèn)痛等作用。但是,揮發(fā)油在水中的溶 解度很小,絕大部分揮發(fā)油的比重都比水輕,所以很容易隨水蒸汽一起蒸發(fā)出來,如果煎中藥不蓋鍋蓋,中藥內的有效成分便易隨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藥物療效。
九、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鸷虻恼莆找惨鶕?jù)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的有效成分居多。
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fā)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 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
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 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shù)?,甚至會發(fā)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fā)生質的改變。
十、煎煮中藥并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 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xù)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fā)而減少,甚 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后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yī)囑。
十一、中藥煎煮之前可別洗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這是因為:
1、 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于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于水中,經水洗后,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2、 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又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 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于有的藥材在炮制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以免造成藥材成分的丟失,影響藥物的療效。
十二、煎煳的中藥請丟棄
中藥能治療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堿、皂素、鞣質等有效成分。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于治療疾病。
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系。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長,會使有效成分(例如揮發(fā)性成分) 遭到破壞或丟失,并且還會把藥煎煳。
中藥一旦煎煳,其性質就會發(fā)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煳后,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瘀藥物煎煳后,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
大部分中藥煎煳后,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煳后應丟棄。
結語:很多人覺得中藥只需要用火燒開就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中藥的煎制講究一定的方法和火候。如果煎制的方法不正確,那么很有可能影響中藥的成效,所以熬中藥一定要講究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