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中藥屬性及功效
藥名:蕨。
功效分類:清熱藥。
科屬分類:蕨科。
別名:虌、蕨菜、蕨萁、龍頭菜、鱉腳、山鳳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藏、三叉蕨、蕨兒菜、貓爪子、高沙利、鱉、蕨貓草、粉蕨、山甲萁、烏糯葛萁、狼萁、如意菜、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鉤鉤菜。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利濕;止血;降氣化痰。
主治:感冒發(fā)熱;黃疸;痢疾;帶下;噎膈;肺結(jié)核咳血;腸風便血;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緣、林下草地及向陽山坡。陰暗潮濕之地
資源分布:廣布全國各地。
藥材基源:為蕨科植物蕨的嫩葉。
采收儲藏:秋、冬采收,曬干或鮮用。
中醫(yī)臨床用法
蕨的根莖供藥用。性味:甘、寒。功用: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
1.治腸風熱毒
蕨菜花(葉)焙為末,每服10克,米飲下(《圣惠方》)。
2.治泄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許調(diào)勻,加紅糖,開水沖服(《浙匯天目山藥植志》)。
3.治發(fā)熱不退
鮮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