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從帝王到百姓,無數(shù)的人都在追求長壽。然而,生老病死我們無法違背,但我們可以努力,使自己少生病,并且盡可能地老得慢一些,既提高了生命質(zhì)量,又延長了生命的長度。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和總結(jié)養(yǎng)生之道,而實際上,養(yǎng)生的精髓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靜。
難道不是“生命在于運動”嗎?不是運動起來才使人更有活力嗎?為什么是“靜”呢?此處說的靜,乃心靜,不是身靜。運動當然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運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內(nèi)心的平靜,則不然。
一、心靜的好處
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大凡長壽者,都不是心浮氣燥之人。他們不一定是為了長壽才心靜的,因為心靜是一種修為,不僅需要天生的脾性,更需要后天的修煉。當你具備了這樣的素質(zhì),長壽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不需要刻意為之。
1、防心腦血管疾病
當你心態(tài)平和以后,身體也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變化。如腦電波更加穩(wěn)定、能量消耗少、肌肉放松使得血液循環(huán)平穩(wěn)、心跳也會保持在一定的頻率。這樣就能保持血壓和心跳的穩(wěn)定,避免因情緒激動而造成的血壓升高和心跳加快。同時,能耗少,就不會總是出現(xiàn)饑餓感,不會因飲食過量,而造成血脂、血糖的升高。食物趨于清淡,對身體是非常有利的。
2、精神放松
心靜了,就不會輕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人的情志有七種,分別是喜、怒、哀、懼、愛、惡、欲。這每一種都會使人的心情隨之高漲或低落。人們很容易患得患失,使得整天精神緊繃。中醫(y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這些情緒會切實地傷害到我們的五臟六腑,即使心知肚明,卻也不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又有多少?因此,這是一項長期的修行。將身邊的瑣事看淡,精神才能得以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