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氣與味的概念,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有很多例子。
比如說,今年剛剛下來的龍井茶,主要是要它的氣,就是要它芬芳的氣味,但是如果把龍井茶用開水煮1個小時,茶還能喝嗎,它芬芳的氣味早已沒有了。
如果中藥沒有經(jīng)過煎煮,而是把中藥直接放在蒸鍋里去蒸,那么它的有效成分也一定出不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根據(jù)氣與味的原則來注意一些事項。
比如說,中醫(yī)對食療方面非常講究,它首先講的就是氣和味搭配的概念,然后講的是食物之間搭配的合理性。
《黃帝內經(jīng)》里有這樣一句話,對我們的飲食給出了一個原則上的指導,即“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什么是“形不足”?“形不足”就是指一個人的體質已經(jīng)非常弱了,比如說久病在床、瀕臨死亡等。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比如說一個人已經(jīng)到了生命的盡頭,而這時候,給他煮一點參湯,用東北的野山參,這樣補氣非常有效,就可以延長他的生命。
味又是什么呢?就是通過長時間的煎熬、煎煮,把食物里精華的一些東西保留下來,這些東西是補精血的,按中醫(yī)的說法也就是滋陰的。
比如說,我們吃的大餐里,像鮑魚、海參等,像這類東西它本身就是藥。而鮑魚和海參一定要長時間地煎熬,而且要用高湯,如果沒有好湯去調味兒,它的味道就出不來。這些食材都要長時間地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