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毗濕奴和克里希納統(tǒng)治期間,有兩種在祭祀上作為涂抹所用的物品,這兩種物品分別由5種不同的材料組成,一種為Pancamrita,分別由牛乳、凝乳塊、酥油、蜂蜜和蔗糖組成。另一種由牛乳、凝乳塊、酥油、牛尿和牛糞組成。這兩種物品在一方面可以作為罪惡之人洗禮的物品,也可以作為毒藥和疾病的解毒劑。為了表示對拉克希米和拉瑪?shù)淖鹬?,在盛大燈?jié)上酥油要作為燈油使用。
酥油是十分昂貴的,而且在使用上有許多禁忌,這是因為酥油高貴的地位。在印度的婚禮上,男性賓客相互比賽吃酥油,能夠吃掉1kg或更多的男性被認為是有男子氣概的。酥油本身性的含義也是生育能力的象征。
黃油在中國
從我們中國佛教中了解到佛教的戒條戒律是以連續(xù)不斷升華的方式去理解的。這可以類比于酥油的制作過程:乳來源于牛、稀奶油來源于乳、黃油來源于稀奶油、酥油是從融化的黃油中提取出來的,這來源于佛教的12等分定律。
在中國的唐朝,以乳為原料制作的不同等級的3種產品依次是奶酒、稀奶油和澄清的黃油。在以佛教統(tǒng)治的思想里,每一個階段象征著靈魂的一次升華?!俺吻宓狞S油”這個階段象征著佛教精神的終理念。
在我國西藏,人們的生活依然是圍繞牦牛進行的,這是因為那里的人們已將馴養(yǎng)并且將牦牛置于自己的文化中心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西藏人取暖是通過牛糞,照明是利用牦牛制作的黃油;他們食用牦牛的肉、血和由牦牛乳制作的黃油、干酪、酸奶;他們把牦牛當作運輸工具,用牦牛的毛皮制作衣物、毯子、帳篷甚至利用牦牛的毛發(fā)制作船。西藏人主要的菜肴叫“tsampa”(糌粑),是將鹽、茶搗碎和牦牛乳制成的黃油混合在一起,在焙烤過程中加上大麥,在食用之前用手拌勻。這種食物由于牲畜種類的不同和牧人的不同而發(fā)展成許多不同的食用方式。原始的黃油宴已傳遞到全世界。
在城市里,用牦牛制作的黃油在慶典上有重要的作用,它要作為燈的燃料,特別在西藏的theGreatPrayerFestival(傳昭大法會)第1個月的第15天會達到活動的頂點,這一天也是傳說中的黃油燈日。第1個Smom-lam節(jié)是宗卡巴在1409年創(chuàng)辦的,在他的夢想里,所有漂亮的花朵和樹木將在佛前綻放,他委派喇嘛用著色的黃油去制作花草樹木。
在西藏用各種不同顏色的黃油雕刻的東西形式各異,并且這是一種和佛教一樣古老的傳統(tǒng)。在拉薩,喇嘛為11月黃油燈節(jié)雕刻各種奇異的花朵、動物、小鳥和植物,使大街小巷都張燈結彩。一次雕刻需要花費6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它也是一種得到教化的途徑,在這些美麗的燈具上喇嘛們寄托著人們免受傳染病、饑餓及戰(zhàn)爭摧殘的希望。
黃油在日本
黃油并不是日本傳統(tǒng)飲食的一部分,直到19世紀60年代日本西部居民在飲食中才增加了對乳及乳制品的需求,同時黃油的消費也變得普遍。日本每年每人平均消費0.8kg,是美國的1/3、法國和德國的1/10。
直到19世紀中葉,乳品工業(yè)在日本才變的非常普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日本和西方的接觸非常的少。在16世紀日本和葡萄牙才有了交往,隨后到19世紀,數(shù)以千計的英國和美國人來到了日本,藍眼睛紅頭發(fā)的西方人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因為在日本的民俗中這種造型的人被認為是妖精。日本人被這些西方人所驚嚇,而且他們認為西方人腋臭是由于他們的飲食中含有較高的動物脂肪所造成的。
所以日本人很少去接觸動物性的產品,而且十分厭惡這些有腋臭的西方人。隨著蘇格蘭的艾爾郡牛和荷蘭的荷斯坦奶牛的進口到日本,1923年北海道模仿丹麥做法在日本建造了乳品工廠,并且將如何運作乳品工業(yè)展示給了日本人,從這以后日本的乳品工業(yè)發(fā)展成固定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