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功效與作用
(一)烏梅的功效
烏梅是藥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經(jīng)過加工后的中藥材之一。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jīng)。質(zhì)潤斂澀。 收斂生津,安蛔驅(qū)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斂肺止咳。用于肺氣虛所致的久咳、干咳。
澀腸止瀉。治療脾氣虛弱、久瀉久痢。
生津止渴。適用于虛熱引起的消渴、熱病傷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
《隨息居飲食譜》中講:“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本草新編》提及“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本經(jīng)》:“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
《別錄》:“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脈,去痹。”
(二)烏梅的作用
保護腸胃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里腐化。
止血
烏梅炒炭可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治療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可重用炒烏梅至30克配人參、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糧等煎服;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經(jīng)久不消者,在辨證方中加入烏梅炭、蟬蛻各6——10克功效顯著,這與實驗證明烏梅可助腎小管上皮細胞增生,增強腎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質(zhì)的能力等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