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現在養(yǎng)生療法之一,現在有很多人都會選擇拔罐來養(yǎng)生或者治療疾病,但是你知道拔罐要注意哪些事項嗎?拔罐又有哪些好處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拔罐知識的海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到底拔罐怎么樣。
拔罐有講究行動前做好準備
拔罐是中醫(yī)診療中的一種,拔罐又叫角法,吸杯子等稱呼。拔罐主要是利用罐子為工具,使用罐子吸收的壓力和熱力等方法,排除罐子中的空氣,使罐子對身體穴位造成負壓,吸拔于穴區(qū)或特定的部位而起到一定治療作用的一種傳統(tǒng)療法。為了避免意外事故,應注意以下各點。
預防暈罐發(fā)生
和暈針一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fā)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fā)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為防止暈罐,對初次拔罐并有畏懼心理者,或有暈針暈罐史者,應注意預防。預防分心理預防和生理預防二方面。所謂心理預防,即對患者進行解釋,消除其恐懼心態(tài)。所謂生理預防,則是對這類病人,好采取臥位拔罐。饑餓者,應令其先適當進食;過度疲勞者,先讓其作適當休息。另外,診室中保持安靜,吸拔時,吸力不宜過強等,也十分必要。
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選擇身體的部位主要是身體某個部位局部平坦、足夠的松弛,而且能夠固定一定的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于吸拔,而變動體位,可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選臥位,一是此體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拔罐時拔火罐要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動作要正確、迅速。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已有詳細說明,這里不再贅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機體凹凸不平處,特別是關節(jié)部位拔罐時,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發(fā)生漏氣。可事先準備一塊濕面團,干濕程度如餃子面。做成五毫米厚之薄餅,置于所拔之部位,其面積宜略大于罐具之口徑??稍跐衩骘炆衔?。不僅不易發(fā)生漏氣,而且亦不會造成燙傷。
行針罐前選長度合適、針根無剝蝕之針具
針刺時毫針外留長度與罐內高度相適宜,以免因火罐將針具下壓造成疼痛和深度改變。拔針罐時,選擇罐具宜大,毫針針柄宜短,以免吸拔時,針柄與罐身接觸,將針撞入深處,造成損傷,在胸背部拔針罐尤應注意此點,因為這也是導致氣胸的原因之一。其次,叩罐時應正確,否則易將針柄壓在罐口邊沿,使針體彎曲及漏氣。后,針罐吸力不宜過強,否則,可引起局部肌肉強烈收聚,使針體彎曲,造成滯針或斷針,亦可同時在相對應處加一火罐,使拉力均衡而防止彎針、折針。起罐時宜緩慢放氣,以防壓力突變而彎針。
注意詢問拔罐后感覺
病人如覺拔罐后有局部發(fā)熱、發(fā)緊、涼氣外出、溫暖舒適等,為正常。如病人感到抽吸太緊,灼痛難忍,可用食指以罐口邊緣輕輕擠壓吸入罐內肌肉,放入部分氣體即可。如仍不緩解,可換小一號之罐具吸拔。所拔為抽吸罐時,應掌握罐內負壓狀況,予以調節(jié)。